宋洪远:促进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改革逻辑

发表时间:2013/8/25 1:46:52    最近修改时间:2013/8/25 1:46:52
关键词:农业增长,农民收入

 2013年8月11日,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召开题为“增长•转型•改革”改革形势分析会。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,及来自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农业部、国家统计局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、中国社科院、中央党校等机构的官员、学者出席会议。会议由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院长主持。
会议重点就当前经济形势、经济转型相关问题及改革的重点任务等进行了讨论。以下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的发言实录:
  
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宋洪远
借这个机会我将就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问题,按照增长-转型-改革的逻辑思路,和大家交流一些思考和看法。
先来谈一下农业增长问题。进入新世纪以来,我国的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1.03%,到2012年达到了81303.9亿元,农业GDP比重降到了10%左右,总的来看,呈现着稳定增长的趋势。
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、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来看,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的增长和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。
一是土地和水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。我国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水平的38%,人多地少是一个严峻的现实,随着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的发展,土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;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%,我国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和地区之一,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不匹配,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。
二是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继续上涨。从当前的情况看,农业生产的物化成本,诸如肥料、种子、农机、水电、油等都在上涨;要素成本,诸如农业用工、土地、流转费,乃至融资成本也都在提高。以此相比,农产品价格不仅又涨有落,波动较大,而且上涨又受到物价管控和国际农产品价格的限制,从而使农业比较效益下降。
三是农业自然风险和安全风险加大。进入新世纪以来,气候变化异常导致自然灾害多发、重发、频发,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。据世界银行估计,在过去10年间,中国的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所造成的成本已经接近中国GDP的10%。另据中国工程院和环保部分析,中国已有超过一半的水体受到了污染,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农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。由于环境退化和水土资源污染加重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。
要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,保安全和保供给,就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实行绿色发展战略。
为加快农业转型,实行绿色发展,就要推进几个关键性的改革。一是稳定和完善家庭经营承包制度,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,发展农业规模适度经营。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发展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,搞好农民社会化服务。三是实行集约生产、节约生产、清洁生产,节约成本,降低消耗,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。
接下来谈一下农民收入问题。最近十年,农民收入增长较快,年平均增长速度8.6%;家庭经营性收入、工资性收入、转移性收入、财产性收入,“四轮驱动”增长加快;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,城乡收入差距也实现了连续3年缩小的趋势。这种形势来之不易。
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,今后一段时期要保持农民收入较好的可持续增长,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。
一是要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,今后8年每年平均增长6.3%,还比较容易,但由于按翻番要求,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要快于农民收入,所以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困难较大。
二是从农民收入增长的四个来源看,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受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数量和价格的影响,工资性收入受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工资水平的影响,转移性收入和财政性收入增长也受到财政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,今后要实现持续较快增长,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。
三是农村贫困人口较多,按照新的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要求,要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,任务还十分艰巨。
所以,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,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,就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,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。
一是要靠提价补贴增收。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业生产资料体制改革,理顺价格关系;加大农业补贴力度,强化支持和保护。
二是要靠生产就业增收。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,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,支持农民就业创业,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。
三是要靠改革分配增收。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,加强资产、资金、资源管理,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。
来源:中国改革论坛网

转自: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

分享到: